8种常见的网络攻击,一篇文章就搞懂!
侧边栏壁纸
  • 累计撰写 30 篇文章
  • 累计收到 1 条评论

8种常见的网络攻击,一篇文章就搞懂!

pagegrass
2025-08-23 / 0 评论 / 2 阅读 / 正在检测是否收录...

DDoS 攻击(分布式拒绝服务)
DDoS(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)攻击的核心思想是:用大量请求把目标“淹没”,让它无法为正常用户提供服务。
640 (1).png
攻击者通常会控制一个“肉鸡”网络(僵尸网络),通过成千上万台设备同时向目标服务器发起请求,消耗它的带宽、CPU、内存等资源。2016 年的 Mirai 僵尸网络攻击利用了大量 IoT 设备,使 Twitter、Netflix 等大面积宕机。危害:• 网站或应用无法访问• 企业业务中断造成经济损失• 长时间的宕机会破坏品牌形象防御建议:• 部署 DDoS 防护(高防 IP、CDN)• 限制单个 IP 的连接频率• 使用流量清洗服务
SQL 注入(SQL Injection)
攻击者在输入框或 URL 中注入恶意 SQL 语句,让数据库执行本不该执行的操作,比如读取用户密码表、删除数据表等。
640 (2).png
2011 年,索尼 PlayStation 网络被 SQL 注入攻击,导致 7700 万用户信息泄露。危害:• 数据泄露(账号、密码、身份证号)• 数据篡改或删除• 服务器权限提升防御建议:• 使用预编译语句(Prepared Statement)• 对输入内容进行严格过滤与转义• 限制数据库账户权限
XSS 攻击(跨站脚本)
攻击者在网页中注入恶意 JavaScript 脚本,当用户访问该页面时,脚本会在用户浏览器中执行,从而窃取 Cookie、会话信息,甚至操纵用户操作。
640 (3).png
类型:• 存储型 XSS:恶意代码存储在服务器端• 反射型 XSS:通过 URL 参数直接触发• DOM 型 XSS:在前端 JavaScript 环境触发危害:• 窃取用户账号信息• 诱导用户点击钓鱼链接• 发起 CSRF 攻击防御建议:• 对输出到页面的内容进行 HTML 转义• 设置 Cookie 的 HttpOnly 属性• 使用 CSP(内容安全策略)限制脚本来源
钓鱼攻击(Phishing)
攻击者伪装成可信任的实体(如银行、快递公司、领导等),通过邮件、短信、网页等方式诱导用户输入敏感信息或下载恶意文件。
640 (4).png
2016 年,美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遭遇钓鱼攻击,导致大量内部邮件泄露。危害:• 用户账户被盗• 财产损失• 企业信息泄露防御建议:• 教育用户识别钓鱼邮件特征• 启用双因素认证(2FA)• 对邮件中链接进行 URL 过滤
中间人攻击(MITM)
攻击者在用户与服务器之间“插队”,拦截、篡改双方传输的数据。例如在公共 Wi-Fi 下,攻击者可以伪造热点、窃听流量。
640 (5).png
2017 年,Equifax 数据泄露事件部分是因为攻击者在传输链路中劫持数据。危害:• 窃取账户密码• 篡改数据内容• 插入恶意代码防御建议:• 强制使用 HTTPS(TLS 加密)• 避免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传输敏感信息• 启用 VPN
暴力破解(Brute Force Attack)
通过自动化工具不断尝试各种用户名和密码组合,直到匹配成功。
640 (6).png
常见变种包括字典攻击、彩虹表攻击。
危害:• 账户被入侵• 数据被窃取• 系统被接管防御建议:• 使用强密码(长度 > 12,包含大小写字母、数字、符号)• 限制登录失败次数• 启用双因素认证
恶意软件攻击(Malware)
攻击者通过木马、病毒、蠕虫、勒索软件等形式感染目标设备,从而窃取、篡改或加密数据,甚至控制设备。
640 (7).png
2017 年的 WannaCry 勒索病毒利用 SMB 协议漏洞,在全球范围内传播,影响了数十万台设备。危害:• 数据被加密勒索• 敏感信息被窃取• 系统被远程控制防御建议:• 定期更新系统和软件补丁• 使用防病毒软件并保持更新• 不随意下载和运行未知文件
ARP 欺骗(ARP Spoofing)
攻击者伪造 ARP 报文,将自己的 MAC 地址与网关 IP 绑定,让目标主机的数据先经过攻击者设备,从而实现中间人攻击。
640 (8).png
危害:• 流量劫持• 数据窃取• 网络瘫痪(广播风暴)防御建议:• 在交换机上启用动态 ARP 检测(DAI)• 设置静态 ARP 表• 使用 VLAN 隔离不同用户网络攻击种类繁多,但防御的核心思路是分层防护:• 边界防护:防火墙、入侵检测系统(IDS/IPS)、WAF• 传输加密:HTTPS、VPN、TLS• 权限控制:最小化权限、账号隔离• 用户教育:提高安全意识,防止社工攻击在攻防对抗中,攻击者只需要找到一个漏洞,而防御者必须堵住所有漏洞。因此,安全不是一次性的项目,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。
640 (9).png

0

评论 (0)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