供应链数字化,绕不开这8个系统!ERP、SCM、SRM、CRM、WMS、MES、APS、QMS,你都了解吗?
侧边栏壁纸
  • 累计撰写 30 篇文章
  • 累计收到 1 条评论

供应链数字化,绕不开这8个系统!ERP、SCM、SRM、CRM、WMS、MES、APS、QMS,你都了解吗?

pagegrass
2025-08-23 / 0 评论 / 1 阅读 / 正在检测是否收录...

现在只要一说数字化,老板们第一个问题常常是:“我们是不是该上个系统?”这个问题不算错,但如果你的理解是:“我们上一个ERP就能解决供应链所有问题”,那基本就走偏了。供应链,是一条跨组织、跨部门、跨系统的大链条,从客户下单、企业接单、计划安排、原料采购、生产制造、仓储配送、客户交付,每一个环节背后,其实都对应着一类系统在支撑。想把供应链数字化做好,绕不开的就是这8个系统:ERP、SCM、SRM、CRM、WMS、MES、APS、QMS今天我们就来讲清楚:
这8个系统到底各管什么?它们之间怎么协同?企业又该从哪一个系统先着手?文中提到的系统已做成模板,感兴趣可在对应系统处自取。
640.png
一、ERP:所有系统的“地基”
ERP系统>>   https://s.fanruan.com/7rflwERP(企业资源计划),就是最早一批被企业引入的系统之一。它的本质是:
打通企业内部各模块(财务、采购、库存、生产、销售)的基础业务流和数据流。你可以把ERP理解为企业的“大脑+账本+调度室”。
640 (1).png
ERP主要覆盖的内容:采购管理采购申请、采购订单、收货入库、发票登记、供应商对账;销售管理报价、销售订单、发货出库、开票、回款管理;库存管理进出存记录、库存冻结/解冻、批次管理、储位管理;财务管理总账(凭证自动生成、月结/年结)、应收/应付(账龄分析、付款计划)、成本核算(材料、人工、制造费用分摊)生产管理生成工单、领料单、完工入库单,工单进度追踪;
640 (2).png
它的角色是:打基础、通流程、做对账但它不是万能的,它不擅长计划优化、车间执行、供应链协同、质量控制,这就要靠后面这几个“专业选手”了。
二、SCM:从“内部调度”到“链条协同”
SCM系统>>   https://s.fanruan.com/3899wSCM(供应链管理系统),听起来很高大上,其实本质就是:打破企业边界,把上下游一起拉进来协同计划、协同交付、协同库存。它关注的不再是“我自己的系统跑通了没”,而是“整个链条是不是配合得上?”
640 (3).png
SCM管的几件事:多组织、多工厂协同计划(比如集团总部+各子公司)客户订单协同(VMI、CPFR、拉式补货)供应商交付协同(对账、进度、排期、变更通知)运输资源统筹、干线+支线整合跨境/跨区域库存动态共享
640 (4).png
举个例子:客户A要货突然提前两天,ERP知道了,但没有办法自动调配库存或协调排产。而SCM系统可以直接通知供应链各节点快速响应。
它的定位是:打通上下游,实现“链条式反应”而不是“各自为战”。如果你的企业订单复杂、供应商多、工厂分布广,SCM非常有必要。
三、SRM:供应商不只是发报价单,还要纳入“系统管理”
SRM系统>>   https://s.fanruan.com/a80xfSRM(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),听名字像是“发邮件、谈合作”那一套,其实不是。有些老板以为采购就是比价、下单、催货,其实那只是表面。真正做得好的采购,靠的是供应商池管理,包括供应商的评分、绩效、交付周期、响应能力。SRM系统关注的是——供应商体系的“合规、协同、透明、绩效”。
640 (5).png
SRM主要管什么:供应商准入、资质管理、打分评级询价、比价、招投标流程采购订单对账协同(是否收到了、什么时候发货)供应商交付绩效分析(到货准时率、质量问题数)采购合同及付款周期管理
640 (6).png
举个场景:某一批物料质量有问题,传统做法是“打电话问供应商怎么回事”;用了SRM,系统能自动追溯是哪家供应商、哪一批货、过往合格率多少,一目了然。
一句话总结:SRM帮你把“选供应商、合作、考核、淘汰”变成一套标准化流程。它和ERP的采购模块不同,SRM是专门给采购管理打磨的系统,适合供应商多、采购金额大的公司。
四、CRM:把客户需求变成内部驱动
CRM系统>>  https://s.fanruan.com/3fyxnCRM(客户关系管理),常被当成销售用的工具,其实它是打通“市场-销售-交付”流程的关键一环。尤其在供应链里,CRM的作用是:从前端“客户下单”开始,建立一个驱动全流程的需求源头机制。
640 (7).png
CRM能做的:客户下单系统化(标准产品、定制需求都可配置)销售预测数据沉淀(喂给APS用)客户历史订单、退换货、售后服务等闭环记录合同、报价、审批流程标准化对接OMS或ERP发起正式订单
640 (8).png
一句话总结:CRM是销售部门和客服团队的“作战工具”,不是简单的通讯录。适合销售周期长、客户关系复杂、团队规模大的企业。
五、WMS:仓库不是“存货”,而是“流转中心”
WMS系统>>   https://s.fanruan.com/f4drgWMS(仓库管理系统)是仓储数字化的核心。很多企业的仓库流程靠人记、纸写,结果:找不到货,发错货库存账不符盘点效率极低批次追溯困难
640 (9).png
WMS主要做什么:一物一码,库存精细化管理(储位、批次、效期)收货验收 → 入库 → 上架 → 拣货 → 出库 全流程管理移库、调拨、盘点流程系统化条码+PDA扫描操作,杜绝人为错误对接ERP库存数据,实现账实一致
640 (10).png
举个例子:系统设置“先进先出+失效预警”,当某批物料临近过期,WMS会提示优先出库,避免呆料堆积。
它的角色是:让仓库从“货架子”变成“实时可控的流转中枢”。
六、MES:管住现场,才能保质保量
MES系统>>   https://s.fanruan.com/49m3uMES(制造执行系统),它主要是服务生产制造环节,尤其适合工厂车间用,解决的是“ERP到生产之间的断层”。工厂现场信息常常滞后,比如:今天机器开了几台?产出多少?哪个订单正在生产?在哪个工序?某批次的产品出过哪些质量问题?ERP能排计划,但不会知道你车间现在在哪一步、谁在操作、产品良率是多少;MES就是干这个的。
640 (11).png
MES能做的事:工单执行追踪(谁、何时、在哪台设备、做了什么)报工管理(合格/不合格、工时统计)工艺参数采集(温度、压力、转速等)生产异常反馈(工单中断、返工、换线)设备状态管理
640 (12).png
举个例子:某客户反馈产品有批次问题,MES系统能精确定位是哪天哪班次谁生产的,还能查当时工艺参数是否超标。
七、APS:把“怎么排产”这件事交给算法

APS(高级计划与排程系统)是专门为“多工厂、多产线、多资源协调”的排产问题而生的系统。ERP和MES能提供生产计划,但很多时候,订单一多、物料一乱、设备一坏,计划就乱套了。
APS系统的作用是:多维度综合考虑订单交期、物料可用性、机器能力、人力情况给出“最优的排产方案”实时调整生产顺序,提高设备利用率、缩短交货时间它通常和MES搭配使用,适合订单密集、产能瓶颈多的制造企业。
640 (13).png
主要功能模块:主生产计划(MPS)制定 基于订单/预测,合理拆解周期目标;物料约束分析 判断哪些订单缺料、哪些可立即排产;多产线资源协调 分设备、班组、工艺优先级,动态安排排产顺序;模拟排产方案比对 可视化甘特图展示不同策略下产能利用率;插单/改单自动重排支持插单,自动调整其他订单优先级;
八、QMS:质量不是检出来的,是“系统化控制”出来的
QMS系统>>   https://s.fanruan.com/uyd5jQMS(质量管理系统),不是只管质检记录,而是从设计、生产、供应链、售后全流程,建立一个“防错+追责+改进”的质量闭环。
640 (15).png
QMS能覆盖的环节:来料检验、过程检验、终检、出货检不良品处理、返工、让步接收、隔离管理质量问题分析(5Why、鱼骨图)供应商质量考核CAPA(纠正与预防措施)闭环管理
640 (16).png
它的角色是:把“质量靠人盯”变成“系统盯流程”。防问题、追问题、解决问题,全靠制度化落地。
九、数字化系统什么时候该上?先稳基础,再扩展

数字化系统不是一口吃成胖子,要分阶段上,不同类型的企业节奏也不同。大体上建议这样一步步来:第一阶段:打好底盘(适合中小企业起步特点:人少事多,流程依赖人记忆;Excel办公、微信沟通为主;订单数量不大,但出错率高;没有系统也能活,但越来越感觉“效率跟不上”。上ERP系统(或者进销存+财务+基础流程), 打通基本的采购、销售、库存、财务流程目的:让数据不再靠手抄、流程不靠喊,全员有账可查、有据可依。
640 (17).png
第二阶段:向外协同(适合采购多、供应链长的企业)企业典型特征:开始有固定供应商,也有老客户;采购不止一个人做了,需要流程化;销售线索越来越多,客户跟进混乱,重复报价、漏跟进、重复下单等问题开始暴露;订单一多,信息靠人对接就出错。建设重点:建立供应端 + 客户端的协同机制上SRM系统,统一管理供应商准入、报价、考核或者上CRM系统,管理客户生命周期和销售跟进
640 (17).png
目的:供应端、销售端的信息能自动对接,减少对接错误,提高协同效率。这个阶段不是为了炫技,而是让业务对接变得可控、有记录、有数据可分析,尤其是当公司开始做外贸、贴牌代工或有多个外包工厂时,系统协同的重要性会越来越突出。
第三阶段:提升执行力(适合制造业、仓储型企业)企业典型特征:自有仓库、工厂,作业节点增多;仓库越大,错发、呆料、拣错货的概率越高;生产开始多批次、多品种、定制化,靠纸质工单管不过来了;品控难度加大,质量事故频发,客户投诉难追源。
目标:把执行环节“系统化”,做到“可视、可控、可分析”这一阶段的关键是从“能跑起来”迈向“能跑得稳”。系统的作用是:帮你看见过去看不见的问题、把原来靠人经验的动作流程化、让分析和改进有据可依。
640 (19).png
小建议:MES优先落地在工序最复杂、问题最多的线;WMS优先做货位精细化 + 扫码收发;QMS先做与MES打通的质检流程,问题快速留痕+反馈;APS适合排产难度高、订单密集的公司,不适合“人盯人调度”的小型车间。
第四阶段:智能化升级(适合计划复杂、订单多变的企业)到了这个阶段,企业往往已经有一定规模,系统也不再是“有没有”的问题,而是“能不能协同得更高效”“计划能不能跑得更精准”。简单说,不是基础系统有没有,而是它们之间能不能一起算账、一起排计划、一起动态联动企业典型特征:订单量大、交付节奏紧,客户有高要求(定制、柔性、多批次);每天订单在变,计划跟着调,靠人工调度已经忙不过来;一个计划出问题,整个供应链就乱套;多工厂、多基地协同排产,信息断层、决策延迟;ERP、MES、WMS、CRM 等系统已建,但计划层还靠 Excel 拉扯、邮件对表,效率越来越低。这个阶段,不建议“边上边跑”,而是一定要先搞清楚“业务规则”“数据结构”“系统接口”。
数据先打通APS 和 SCM 本质是“算账”,算得准不准,靠的是“源数据的干净程度”。上之前先清洗好 BOM、库存、工艺路线、排产规则。先上 APS,再搭 SCM如果痛点是“车间调度乱”,可以先上 APS;如果是“全链条配合不上”,可同步启动 SCM;做小场景验证APS 建议先从一个生产线或典型产品做“沙盘模拟”,别全厂铺开。目的:提升整体计划能力,做动态平衡的生产计划,提升客户交付满意度。
640 (20).png
写在最后:数字化别急于求“多”,关键是打通

很多企业走了弯路:刚开始数字化,急着上线一堆系统,最后流程反而更乱,员工怨声载道、老板花钱花烦了。最稳妥的做法是:从主业务场景出发你到底是缺计划?缺协同?缺可视化?先明确核心问题;从“最卡脖子”的环节入手库存混乱就先上WMS,生产混乱就先上MES;系统少而精,先打通再扩展不要追求“功能大全”,而要追求“能跑通一条完整链条”。系统选得对、上线顺得利、协同跑得通,数字化才叫真落地。

——The  End——

0

评论 (0)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