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关于
Search
1
一文讲透Modbus通信协议,以及RS485、SCI三者的区别
8 阅读
2
绕过WPS Office登录:轻松解锁所有功能的操作指南
7 阅读
3
linux ubuntu 修改系统时间,时间同步
5 阅读
4
ubuntu 配置NTP时间服务器&&定时同步本地时间
4 阅读
5
海纳思常用命令
4 阅读
业务
见闻
随思
技术
登录
Search
剑星
累计撰写
30
篇文章
累计收到
1
条评论
首页
栏目
业务
见闻
随思
技术
页面
关于
搜索到
30
篇与
pagegrass
的结果
2025-07-11
交换机链路聚合、堆叠、集群有啥本质区别?
交换机的链路聚合、堆叠和集群是三种常见的技术手段,它们都能提升网络的性能、可靠性和扩展性。然而,这三者的本质区别是什么?它们在实际场景中如何选择?作为一名网络工程师或IT从业者,深入理解这些技术的底层原理和应用场景,不仅能优化网络架构,还能为企业节省成本、提升效率。链路聚合链路聚合(Link Aggregation),也叫端口聚合或链路捆绑,是将多个物理链路(如网线或光纤)绑定为一个逻辑链路的技术。常见标准是IEEE 802.3ad(LACP,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),通过协议动态协商实现链路的绑定与管理。打个比方,链路聚合就像把几条小水管并成一条大水管,水流量(带宽)增加,单条水管坏了(链路故障),其他水管还能继续工作(冗余)。链路聚合的核心是将多个物理端口(如千兆或万兆端口)绑定为一个逻辑端口,称为链路聚合组(LAG,Link Aggregation Group)。流量在聚合组内的物理链路间进行负载均衡,分担数据传输任务。负载均衡的算法通常基于以下几种方式:• 基于源/目的MAC地址:相同MAC地址的流量走固定链路。 • 基于源/目的IP地址:相同IP地址的流量走固定链路。 • 基于TCP/UDP端口号:更细粒度的负载均衡,适合高并发场景。 LACP协议会定期发送探测报文,检测链路状态。如果某条物理链路故障,LACP会自动将其从聚合组中移除,流量重新分配到其他链路。• 带宽提升:假设4条千兆链路聚合,理论带宽可达4Gbps。 • 冗余保护:单条链路故障不影响整体通信。 • 简单配置:只需在交换机端口上启用LACP或静态聚合,无需额外硬件。 链路聚合广泛用于以下场景:• 服务器与交换机连接:如文件服务器需要高带宽,聚合多条网卡链路。 • 交换机间互联:核心交换机与汇聚交换机间通过聚合链路提升吞吐量。 • 数据中心网络:虚拟化环境中的高流量场景,如VMware vSphere的网络配置。 优点:• 配置简单,成本低。 • 即插即用,支持跨厂商设备(遵循LACP标准)。 • 带宽和冗余兼得。 缺点:• 仅提升单点到单点的链路性能,无法扩展交换机的整体容量。 • 负载均衡效果依赖算法,单流(如单一TCP会话)可能无法充分利用所有链路。 • 不支持管理层面的统一控制,仅限于物理链路层。堆叠堆叠(Stacking)是将多台物理交换机通过专用堆叠端口或线缆连接,逻辑上合并为一台虚拟交换机的技术。堆叠后的交换机共享一个控制平面(管理IP、配置)和数据平面(转发表),对外表现为单一设备。用生活化的比喻,堆叠就像把几台电脑的CPU、内存和硬盘通过高速总线连起来,组成一台超级电脑,统一调度资源。堆叠技术依赖专用的堆叠模块或端口(如10G/40G堆叠端口),通过高速堆叠线缆(如DAC或AOC)连接多台交换机。堆叠系统内部运行专有协议(如思科的StackWise或华为的iStack),实现以下功能:• 控制平面统一:堆叠中的交换机选举一台主控交换机(Master),负责管理整个堆叠(如配置下发、软件升级)。其他交换机作为从属(Member)。 • 数据平面共享:所有交换机的端口共享一张全局转发表,数据可以在堆叠内任意端口间转发。 • 高可用性:主控交换机故障时,从属交换机可接管,保持业务连续性。 堆叠常用于以下场景:• 企业接入层:如办公楼每层部署一台交换机,堆叠后统一管理,减少IP地址占用。 • 小型数据中心:需要高密度端口但预算有限时,堆叠比购买高端交换机更经济。 • 校园网:教学楼间的交换机通过堆叠实现统一管理和高可用性。 优点:• 统一管理,降低运维复杂度。 • 端口扩展灵活,适合中小规模网络。 • 支持跨设备冗余(如MLAG)。 缺点:• 堆叠通常需要同型号或同系列交换机,限制厂商选择。 • 堆叠线缆长度有限(通常几米),限制物理部署范围。 • 堆叠规模有限(如最多9台),无法满足超大规模网络需求。 集群集群(Clustering)是将多台交换机通过网络互联,组成一个分布式系统,协同工作以实现高性能、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。集群技术常见于高端交换机或数据中心场景,如思科的Nexus VPC(Virtual Port Channel)或华为的CSS(Cluster Switch System)。如果说堆叠是“合体”,集群更像是“联邦”,每台交换机保留一定独立性,但通过协议协同形成统一的逻辑系统。集群技术通过专用协议(如VPC或CSS)实现多台交换机的协同工作,主要包括以下机制:• 控制平面协同:集群中的交换机共享部分控制信息(如MAC表、ARP表),但每台交换机仍保留独立的管理IP和配置。 • 数据平面分布式:数据转发由每台交换机独立完成,集群协议确保跨设备的流量一致性。 • 虚拟化技术:集群支持虚拟化特性,如VPC允许跨交换机的链路聚合,模拟单台逻辑设备。 集群通常通过高速互联链路(如40G/100G)连接,物理距离可达数百米甚至更远(依赖光纤)。• 分布式架构:每台交换机独立运行,故障隔离性强。 • 跨设备冗余:支持跨交换机的链路聚合(如VPC),提供更高可用性。 • 灵活扩展:支持异构设备和远距离互联,适合复杂网络。 集群适用于以下场景:• 大型数据中心:如核心层交换机通过VPC实现双活架构,提升可靠性和带宽。 • 企业核心网络:需要高可用性和分布式管理的场景,如金融行业。 • 云计算环境:支持SDN(软件定义网络)或VXLAN的分布式网络架构。 优点:• 分布式架构,故障隔离性强,单台故障影响小。 • 支持远距离互联,部署灵活。 • 可扩展性强,适合大规模网络。 缺点:• 配置复杂,需要专业知识。 • 成本较高,需高端交换机和高速互联链路。 • 跨厂商兼容性较差,依赖专有协议。链路聚合、堆叠、集群的本质区别技术层面的本质区别• 链路聚合聚焦于链路层(L2),通过绑定物理链路提升带宽和冗余,不涉及交换机的整体架构。 • 堆叠是设备层(L2/L3)的整合,将多台交换机“合体”为一个逻辑设备,共享控制和数据平面。 • 集群是系统层(L2/L3+)的协同,强调分布式架构和跨设备的协作,保留设备独立性。 假设一家企业需要升级网络,场景如下:• 小型办公室:20台PC,1台文件服务器,需高带宽连接。 • 选择链路聚合:在服务器和交换机间配置4条千兆链路聚合,带宽达4Gbps,成本低、配置简单。 • 中型企业:5层办公楼,每层1台接入交换机,需统一管理。 • 选择堆叠:5台交换机通过堆叠线缆连接,统一管理IP,端口总数扩展到240个,适合中型规模。 • 数据中心:双核心交换机,需高可用性和远距离互联。 • 选择集群:两台核心交换机通过VPC集群,配置跨设备链路聚合,支持40G互联,故障隔离性强。如何选择选择链路聚合、堆叠还是集群,需综合考虑以下因素:1. 网络规模:小型网络优先链路聚合,中型网络考虑堆叠,大型网络选择集群。 2. 预算:链路聚合成本最低,堆叠次之,集群需要高端设备和光纤投资。 3. 运维能力:链路聚合和堆叠配置简单,适合普通运维团队;集群需要专业人员。 4. 物理限制:堆叠受线缆长度限制,集群支持远距离部署。 5. 高可用性需求:集群的分布式架构提供最高可用性,堆叠次之,链路聚合仅限链路冗余。 建议:• 如果你只是想提升单点带宽或冗余,链路聚合是首选。 • 如果需要扩展端口并简化管理,堆叠是不错的选择。 • 如果追求高可用性和大规模扩展,集群是最佳方案,但需权衡成本和复杂度。 ---END---
2025年07月11日
3 阅读
0 评论
0 点赞
2025-07-11
docker操作指导手册
1、docker简介Docker 是一个开源的容器化平台,用于开发、部署和运行应用程序。它通过“容器”(Container)技术,将应用及其依赖环境(库、配置文件等)打包成一个轻量级、可移植的独立单元,实现 “一次构建,处处运行”。图片2、Docker 的核心价值传统部署痛点 Docker 解决方案环境差异(开发/测试/生产环境不一致) 一致性:容器环境处处相同资源浪费(虚拟机独占完整OS) 轻量化:容器共享宿主机内核,资源利用率提升50%+部署复杂(依赖冲突、配置繁琐) 标准化:镜像即交付物,一键部署扩展性差(手动伸缩缓慢) 敏捷伸缩:秒级启停容器,无缝配合Kubernetes编排3、docker操作指南1.镜像操作1拉取镜像docker pull 镜像名2推送镜像到服务docker push 镜像名3导出镜像docker save -o nginx.tar nginx:latest4导入镜像docker load -i 文件名5查看本地镜像docker images6删除镜像docker rmi 镜像名7删除所有镜像docker rmi $(docker images -q)8构建镜像docker build -t myapp:v1 .9镜像搜索docker search 镜像名10查看docker版本号信息docker version11镜像打tag标签docker tag e81eb098537d nginx:1.152.容器操作1容器运行docker run -d --name 容器名 -p 8080:80 镜像名2限制cpu和内存资源docker run --cpus=1 -m=2g --name=nginx -d nginx3容器进程docker ps -a4停止容器docker stop 容器ID 或docker stop $(docker ps -a -q)5启动容器docker start 容器ID 或docker start $(docker ps -a -q)6重启容器docker restart 容器ID7查看状态docker stats 容器ID8查看日志docker logs 容器ID 或 docker logs -f --tail=20 容器名9删除容器docker rm 容器ID10强制删除运行的容器docker rm -f 容器ID11进入容器docker exec -it 容器ID bash12实时查看容器输出docker attach 容器名/容器ID 13查看容器信息docker inspect 容器id14导出容器docker export 0ab0b6c7ee29 >mynginx_export.tar15导入容器docker import mynginx_export.tar mynginx:imported docker run -d --name new_container mynginx:imported16将文件中的文件拷贝到容器中docker cp nginx.tar web-1:/17删除所有镜像或容器docker rm docker ps -a -q docker container rm -f $(docker ps -a |awk '{print $1}') docker image rm -f 镜像id3.网络管理1列出网络docker network ls2创建自定义网络docker network create my_network3容器加入网络docker run -d --name app1 --network my_network nginx4.数据卷管理1创建数据卷docker volume create my_volume2挂载数据卷到容器docker run -d -v my_volume:/app/data nginx3绑定主机目录docker run -d -v /home/user/data:/app/data nginx5.系统清理1删除停止的容器、未用网络、悬空镜像docker system prune2额外删除未被任何容器使用的镜像docker system prune -a6.Docker Compose管理1启动服务docker-compose up -d2停止并删除容器、网络docker-compose down3查看服务状态docker-compose ps4、总结Docker 通过容器化技术解决了应用交付的三大难题:✅ 环境一致性✅ 资源高效利用✅ 部署自动化已成为现代云计算、微服务和 DevOps 的基石工具,是开发者及运维团队的必备技能。
2025年07月11日
2 阅读
0 评论
0 点赞
2025-07-11
二层交换机、三层交换机、路由器三者有啥区别?
在正式介绍二层交换机、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之前,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个重要的概念——OSI模型(开放系统互连模型)。OSI模型将网络通信划分为七个层次,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功能。就像一个七层蛋糕,每一层都有独特的味道和作用。🎂图片第一层:物理层 - 负责传输原始比特流,比如电缆和集线器。 第二层:数据链路层 - 负责在相邻设备间传输数据帧,使用MAC地址进行寻址。 第三层:网络层 - 负责在不同网络间传输数据包,使用IP地址进行寻址。 第四层:传输层 - 负责端到端的通信,比如TCP和UDP协议。 第五层:会话层 - 负责建立、管理和终止会话。 第六层:表示层 - 负责数据格式转换和加密。 第七层:应用层 - 负责与用户应用程序交互,比如HTTP和FTP协议。 小贴士:TCP/IP模型是OSI模型的简化版,包含四层:网络接口层、网际层、传输层和应用层。OSI模型更理论化,而TCP/IP模型更实用。😉 二层交换机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二层(数据链路层),三层交换机工作在第三层(网络层),而路由器也工作在第三层。听起来有些相似,但它们的功能和应用场景却大不相同。
2025年07月11日
2 阅读
0 评论
0 点赞
2025-07-10
Update the cloudflared service
1.Update the cloudflared package:sudo apt-get update && sudo apt-get upgrade cloudflared2.Restart the service:sudo systemctl restart cloudflared.service
2025年07月10日
1 阅读
0 评论
0 点赞
2025-07-09
黑色电子秤头接线方法
黑色秤头调试说明书>黑色秤头说明书.DOC从磅引出来的线,由颜色对九针,对应的解接法是1、2接黑的,6、7接红的,8接白的,9接绿的。下面的小太空五口接到COM口到电脑
2025年07月09日
0 阅读
0 评论
0 点赞
2025-07-03
基于链路聚合提升带宽:winserver2016对接华为S5720交换机
一、 背景1、server端企业中一台server2016利用两块1G网卡组成teaming生成一张2G的虚拟网卡,业务数据在这张带宽为2G的虚拟网卡上运行。这块网卡不仅带宽可以提升1倍,而且可以实现冗余,负载均衡,故障自动切换,保证业务数据不中断,突破网络带宽瓶颈,是文件共享服务器,存储服务器,高并发文件访问服务器的理想选择。这个技术在server 2012以上集成。2、switch端交换机端需要支持并配置LACP((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,链路汇聚控制协议),本次实验使用华为的s5720交换机。3、服务器的两块网卡必须接到同一台交换机上。三、配置方式1、Server 2016服务器端1.1首先命名两张网卡NIC 1和NIC 2分别为100和101,使其处于启用的状态。100网卡的速度是1G101网卡的速度是1G1.2管理员帐户运行PowerShell,输入以下命令new-netLbfoteam teamnic -teamingmode switchindependent回车,其中teamnic是组合后虚拟网卡的名称,可以自己定义。按照提示输入成员网卡名称100和101,y(或者直接回车)。1.3打开本地服务器, 点击 "(1) 配置此本地服务器"1.3.1在本地服务器的属性窗口,看到"NIC组合---已启用",同时看到我们刚才创建的teamnic也是已启用状态.1.3.2点击NIC组合中的"已启用",出现下图现在的teamnic的成组模式是交换机独立,负载均衡是动态,这种配置可以实现链路冗余,故障切换,但是在运行时,不能达到网速合并,最大网速是单张网卡速度1G,不能达到组合后的2G。1.3.3点击teamnic,修改成组模式选择LACP,负载平衡模式选择地址哈希,如下图,点击确定。此时,teamnic的成组模式已经改变为LACP,负载平衡改变为地址哈希,如下图我这里是给teamnic配置完IP地址的截图,如果出现错误,可以在网络配置中配置teamnic(组合后的虚拟网卡)的ip地址。此时,teamnic的网卡速度是2G。这样在服务器端配置完成,如果出现错误,先不要理会,下面需要在交换机上配置LACP。2、交换机端配置登录到S5720交换机,用命令行配置,服务器网卡接入的是交换机的5口和6口。<hexinin> system-view[hexinin] interface eth-trunk 1 # 创建Eth-Trunk1[hexinin -Eth-Trunk1] mode lacp # 配置LACP模式[hexinin -Eth-Trunk1] port link-type access # 配置eth-trunk 1为access模式[hexinin -Eth-Trunk1] disp this # 显示eth-trunk 1的配置[hexinin] interface g0/0/5 #进入接口5[hexinin-GigabitEthernet0/0/5] eth-trunk 1 # 把接口5加入到eth-trunk 1中[hexinin] interface g0/0/6 #进入接口6[hexinin-GigabitEthernet0/0/6] eth-trunk 1 # 把接口6加入到eth-trunk 1中[hexinin -Eth-Trunk1] load-balance ? # 查看负载均衡模式S5720默认负载均衡模式是src-dst-ip(源目的IP),所以这里不用设置,并且在eth-etrunk1的接口模式下用disp this命令不会显示该平衡模式(load-balance src-dst-mac),由上图还可以知道哦这种平衡是以哈希运算统计,如果其他型号交换机可能是src-dst-mac,需要配置,具体需要测试和咨询供应商。[hexinin] disp eth-trunk 1 # 显示eth-trunk 1的信息由上图可以知道,eth-trunk 1是LACP模式,状态是up,成员接口是5和6并且都已经选中,说明配置正确,工作正常。四、测试此时我们在服务器上测试,从两台不同的PC处copy大文件,一个是5.72G,一个是4.16G,这里的文件必须大,或者参与的PC多,达到相当大的流量,否则测试效果不明显。由下图可以知道网卡速率是1.1G,大于单张网卡的1G,说明链路聚合成功。同时在交换机上查看接口状态(很关键)[hexinin] disp int brief # 显示接口的信息由上图悉知,交换机接口5和接口6的oututi都有流量,说明数据负载到两个接口上,LACP配置成功。五、知识点补充5.1、NIC Teaming 的配置模式以及负载平衡模式5.1.1 配置模式5.1.2 负载平衡模式5.1.3组合方式 (NIC Teaming Configuration)和数据分发算法(Load distribution algorithms)5、2命令行配置NIC Teaming 的配置以及负载平衡5.2.1. 以管理员身份打开Windows PowerShell
2025年07月03日
2 阅读
0 评论
0 点赞
1
2
3
4
5